音冰儿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十五章 无言,三个轮换C1个,音冰儿,肉文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无言
张居正表示要看实物。</p>
殷灵毓拍出一张方子。</p>
张居正:?</p>
其实他刚才就想说了,孩子也不用这么实诚,什么方子啊什么步骤啊说给就全给,也不给自己留点余地。</p>
这并不是好事,好的认知,会吃亏的。</p>
张居正并没有去拿桌面上的那几张纸,而是低声道:“给出去的筹码越多,能谈的条件就越少。”</p>
殷灵毓自己坐回到一边去,摊手。</p>
“我又不是在和旁人谈判。”</p>
张居正看着她,她就坦然的回看回去,最终还是张居正先低下头去看水泥方子,可也许是一盘的茶杯里水波粼粼晃了眼也晃了心神,张居正有些静不下心。</p>
也许他应该问,但他直觉殷灵毓坦诚相待已然是如此地步,再问,也没有什么意义了。</p>
要么是不能说,不被允许说,要么,是不适合说,至少现在不应该说。</p>
不管是什么,都不该去问了。</p>
屋内于是一时无言。</p>
水泥倒是张居正现在就可以去实验的东西,交给下人将材料备齐,按照比例翻拌好,静置一天一夜,就可以看见效果。</p>
不管是上脚,还是上刀,怎么看都像是一块儿规整的石头,而非一团泥浆和沙子的混合物。</p>
张居正没想过贪功,因此打算将殷灵毓引荐给朱翊钧,只是如今秋意渐浓,朝堂上下忙成一片,他顶着殷灵毓的眼神都把睡觉的时间临时又削减了一个时辰,暂时也拿不出时间。</p>
殷灵毓也实在拿他没办法,总不能强行把人敲晕。</p>
张居正忙着政事,殷灵毓在自己那院子里拿着一枚铜币把玩。</p>
明万历朝铸行之铜币,万历四年始铸,有金背,火漆钱,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,镟边钱,每文重一钱三分。</p>
初定金背八百文,火漆、镟边各一千文抵白银一两,后因钱价增高,金背五百文即抵银一两。</p>
后命南北宝源局拓地增炉铸钱,南钱轻薄,价低北钱三之一。</p>
说实在的关于明朝的经济,殷灵毓现在也是极其头大,比上次在有封国的情况下去寻找税收的合理模式还要麻爪。</p>
因为税收和商税在当时是刚刚开始建立的,虽然要考虑的问题也很多,但至少也没有桎梏,而现在呢?</p>
殷灵毓拿出另外几枚不同的相同的铜钱,一字摆开。</p>
有的暗淡,有的光鲜。</p>
且不说“养猪”这一说,也不说“洪武宝钞”造成的后果,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将赋税折银征收,看似简化流程,实则暴露了更深的症结。</p>
市面上流通的铜钱成色不一,官府征税时便只认足色的银两,百姓要卖粮换钱,再用钱兑银,中间经手的各方就换了这样的好法子,更隐蔽的层层盘剥,实际缴纳的赋税依旧比原先多。</p>
衙门里也许收足了油水,可国库依然空虚。</p>
更棘手的是白银流通量不足,隆庆开关后虽有海外白银流入,但多数集中在江南豪商手中,海运更是一本万利,却无需缴纳关税。</p>
且各地钞关在商税上仍按洪武年间定额收取,这二百年来物价早翻了数倍,富商大贾日进斗金,缴纳的商税却一如茶摊小贩,</p>
改革钱制和税制迫在眉睫,但触动这两样就是动摇国本。</p>
因为既得利益者不会允许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